本文转自:安阳日报配资门户服务网站
暑假将尽,秋风渐起。调整作息、减少娱乐、梳理学习任务清单……是时候为开学做好准备啦!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,收拾书包,检查文具,同学们整装待发,迎接新的成长旅程。(本报记者 张晶宇 绘)
□本报记者 徐依依
“晚上10时准时熄灯,早上7时自然醒,这生物钟总算调过来了!”8月21日,家住文峰区的初二学生石茹瑜举着制定的作息表,兴奋地向记者展示。距离新学期开学还有一周,像石茹瑜这样进入收心模式的学生不在少数,家长也同步开启助攻模式,帮助孩子从假期模式平稳切换到校园模式,用积极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。
在市图书馆,初三学生刘一珊正专注地整理错题本。“最后一周,我把薄弱科目的错题重新梳理一遍,开学就能轻装上阵了。”她告诉记者,每天上午安排两小时查漏补缺,下午预留一小时运动时间,晚上和父母一起阅读课外书,这样的节奏让她觉得充实又轻松。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,这几天,市图书馆的青少年上座率提升了三成,不少学生带着暑假作业和新学期预习资料前来充电。
家长的“收心助攻”各有妙招。市民王先生特意将家庭晚餐时间提前到晚上6时30分,饭后全家共度半小时学习时光,父母处理工作,孩子整理作业,营造专注的家庭学习氛围。“关键是让孩子感受到,家庭节奏在向校园生活靠拢。”他说,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反复说教更有效。市民李女士则减少了孩子零食的摄入,增加了蛋白质和蔬菜的比例。“调整饮食结构能让孩子精力更充沛,适应开学后的学习强度。”李女士说。
针对孩子的心理调适,高新区银杏南校大队辅导员郑哲有独到见解。“有的孩子会出现开学焦虑,这是正常现象。”郑哲建议家长多与孩子聊校园趣事,回忆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时光,“可以带孩子提前逛逛校园,或者约上同学一起参加户外活动配资门户服务网站,帮助他们建立对新学期的积极心理预期。”他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积极心态,收心不是简单的“收玩心”,而是帮助孩子重建规律感、责任感和期待感。这一周里,家长的耐心引导比一味催促更能让孩子做好开学准备。当规律的作息、清晰的计划与期待的心情相结合,孩子们便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。
诚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